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谱谱风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2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歌词创作] 壮士悲歌 英雄气概——黄小遐《倒水之歌》赏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4 09:0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壮士悲歌 英雄气概
——黄小遐《倒水之歌》赏析
萧萧车马暮云稠,古道悠悠,风催柳浪渔舟晚,月照长洲。
过客艄公渡口,将军古寨城楼,历尽兴亡,识遍吴钩。
大别云横,仓阳雨骤,湖涨湖落,销融多少恩仇。
桃花蔽野,麦浪盈畴,连天的荷叶漫川碧透。
日出日落,春种秋收,农耕千年留沃土,山河重整待从头。
芦花飞处思难休,往事悠悠,壮士悲歌连角起,决战长洲。
斜日西风路口,寒霜明月荒丘,旌旗十万,铁臂银锄。
苍龙俯首,肆水安流,南归东去,洗尽旧恨新愁。
湖山如画,乡风如酒,勤劳的父老精神抖擞。
清明谷雨,小满白露,耕云播雨种春秋,两岸千村铺锦绣。
黄小遐的《倒水之歌》,苍凉、悲壮、雄浑,用穿越时光的长镜头,描出了倒水河厚重的人文历史,表达了劳动人民战天斗地、重整河山的英雄气概。
倒水河是一条传奇的河,仅在现代,流域上游就走出了200多个将军和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下游走出了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如肖耀南、徐源泉、万耀煌、陶希圣、陶述曾、魏文伯、涂长望、沈云垓等国共大腕和文化名流。
倒水河又是一条苦难的河,洪水季节,未经治理的倒水河肆无约束,江河横溢,泛滥成灾,人们深受其害。上世纪60年代,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下,新洲人民苦战两年,倒水水患才得到根治。
倒水河又是我们的母亲河,她滋养着红安和新洲大地。“桃花蔽野,麦浪盈畴,连天的荷叶漫川碧透,日出日落,春种秋收,农耕千年留沃土”。歌词第一段,表现倒水的历史,也描绘倒水的富饶美丽。两年倒水,一代悲壮,倒水精神是前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歌词第二段,再现倒水修筑的情景,描绘倒水修筑的伟大意义,盛赞勤劳勇敢的新洲人民。
一首歌的主题,就是通过什么,表达什么。《倒水之歌》通过叙写倒水的厚重历史,再现修筑倒水场景,描绘倒水流域的景物,表现倒水的富饶美丽,表达新洲人民的英雄气概。歌词写景抒情,情景交融。
歌词也是诗歌,需要诗情画意,这样才给人美感,给人想象空间,给人回味。《倒水之歌》给我们是一幅幅画面,很多画面是动态的,如“萧萧车马” “风催柳浪”。
作者选取的是有关倒水的几个场景,不求叙事完整。“过客艄公渡口,将军古寨城楼,历尽兴亡,识遍吴钩”,勾勒出倒水河的厚重历史。作者对倒水修筑前后的描绘十分丰满,但对修筑倒水的过程,却极为简练,一笔带过,“旌旗十万,铁臂银锄”。倒水泛滥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修筑倒水的原因也作了交代,“湖涨湖落,销融多少恩仇”、“山河重整待从头”、“苍龙俯首,肆水安流,南归东去,洗尽旧恨新愁”。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倒水之歌》的语言,古朴、苍凉、雄浑、悲壮。黄小遐是诗人,擅长格律诗词,他将古体诗词的表现手法,运用于歌词。诗词、俗语,信手拈来,使用又十分贴切,其中大量使用如“萧萧车马”、“吴钩”、“ 悲歌连角”、“旌旗”、“苍龙俯首”等文言词句,古朴苍凉而不显生涩,内容简洁流畅而信息量大。引用古典诗词,诗意盎然,“桃花蔽野,麦浪盈畴”来自于王璨的《登楼赋》,“肆水安流”来自于《楚辞》。民间俗语中的“日出日落,春种秋收”,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谷雨,小满白露”,增添了诗词的农村气息,使用得当,也十分典雅。“乡风如酒”的比喻不落俗套。
短小的篇幅,广博的内涵,所以诗词语言必须凝练。“大别云横,仓阳雨骤”一语双关,既是自然的风雨,也是社会的风雨。“斜日”、“西风”、“路口”,三个词再现了日落时分,路口送别亲人到倒水工地的情景,“寒霜”、“明月”、“荒丘”,描绘野外工棚,表现当年倒水人艰苦的生活,这两句,用写景抒情代替叙事,更具有艺术感染力。作者饱蘸浓墨,用词十分丰满,连续用“蔽野”、“盈畴”、“连天”、“漫川”、“碧透”,激情赞颂倒水流域的富饶美丽。
黄小遐擅长格律诗词,《倒水之歌》虽然没有格律,但作者还是十分注重音韵和谐,字句平仄都作了精心的调整。
壮士悲歌,英雄气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谱谱风    

GMT+8, 2024-5-30 09:06 , Processed in 0.05138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