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谱谱风

 找回密码
 注册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foolishbu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单声部歌谱] 敬请老师和谱友们审查:女声独唱《荷塘月色》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2-10-6 11: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郝老师拨乱反正~{:soso_e120:}{: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63:}~~虫子继续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6 11: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yx_h  1. D.C.是从前奏开始的,因“间奏”是前奏的重复不必另记。D.S.则是从记号.&.即“3” 处反复。  发表于 9 小时前
——这个用法我是知道的,我的问题是:DC从前奏开始,这时我们要求前奏之后直接进入第3段(不再唱前面的1.2段),现在这么记法,能表示是要直接唱第3段吗?{:soso_e132:}{:soso_e132:}{:soso_e132:}

yx_h  2. 因第3段词与第2段相同,仅一处节奏不同,将2段词并作一行的记法可用“歌词变行”来区分。  发表于 10 小时前
——明白~{:soso_e100:}

yx_h  3. 能用反复记号、跳“房子”解决的,就不用“跳越记号”(小乌龟)了。  发表于 10 小时前
——偶以为“小乌龟”是不是有个强调避开此段的功能,担心如果米有“跳跃记号”会不会有人找不到北。。。{:soso_e132:}


yx_h  4. 不用外插可以在【行属性设置】中加大减时线行的字号解决节奏线不够长的问题。  发表于 10 小时前
——解决了。。。之前也试过,只增大减时线行一两个字号,瞧着米明显不同,就放弃了。。。现在要加大到30号才行。。。。{:soso_e127:}

yx_h  再看看《歌曲简谱记谱规格》会对您有帮助。  发表于 10 小时前
——好的,俺会再学习的说~谢谢郝老师耐心详细的指教~{:soso_e160:}{:soso_e156:}{: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6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7 00:06:08 | 显示全部楼层
yx_h  讨论:“跳越”(不是“跳跃”)记号一般是在段落结构较复杂,且大小反复记号、跳“房子”仍标示不清的情况下才使用的一种补充手段,不然跳“房子”是否都可以直接用其取代了呢?   
yx_h  记谱时合理运用大、小反复记号以及其他记号的目的之一,就是为尽量减少完全相同的段落重复出现和节省版面。假设出版单位要求必须在一页中排完这首歌谱时,您会怎么安排呢?  

——郝老师说的是!您说的问题也是我在制这份曲谱时纠结的问题。虫子的看法比较初级:大小反复都是针对不同的反复形式,找出反复音符的规矩,合理安排使用的。有时就是听上去是反复,但是这个反复中又带有不规律的跳跃,所以才让偶们纠结的说。{:soso_e140:}{:soso_e140:}

点评

同一首歌谱扒谱记出来必然会有多种样式,我只是针对您提的问题所作的样式之一。这首歌曲的结构其实不算复杂,只是如何运用最简便的手法将其完整准确地记录下来。这是值得一起讨论的问题。  发表于 2012-10-7 00: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7 09: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yx_h  同一首歌谱扒谱记出来必然会有多种样式,我只是针对您提的问题所作的样式之一。这首歌曲的结构其实不算复杂,只是如何运用最简便的手法将其完整准确地记录下来。这是值得一起讨论的问题。  

郝老师说的是:重点就是“如何运用最简便的手法将其完整准确地记录下来”,现在示范音频广为流传,只要跟着示范学是比较容易的,这个《荷塘月色》网上流传最多曲谱版本就是桃李醉春风版,即使TA这样的记谱,人家看了也能跟着唱——这个曲子还是挺容易上口的,只要大概意思有了,就能跟着来。

咱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运用最简便的手法记谱,使得即使从未没有听过示范音频,演唱者也能轻松准确的找到唱词的路线?

点评

此谱虽非QM制作并且不属于本论坛点评范围,但也是一种记谱的样式,不规范的地方就不多言了。  发表于 2012-10-7 17:13
记谱不能只建立在自己能看明白的基础上就行了,而是要更多地考虑使用者在没有音频示范的情况下如何正确演唱(奏)。   发表于 2012-10-7 17: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10-7 12:4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郝老师的记谱方式再改一份曲谱发上来试试~:  {:soso_e121:}




点评

与我前面的排版样式还有出入,您有几处错漏没有改,却自己加了多余的“大反复时进入3”。可能还是属于理解上的问题。  发表于 2012-10-7 17:0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10-7 19: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yx_h  与我前面的排版样式还有出入,您有几处错漏没有改,却自己加了多余的“大反复时进入3”。可能还是属于理解上的问题。

这首曲谱的记谱纠结的地方主要就是第一次大反复后的解读,我的确是觉得前奏之后的1.2.3和大反复的D.C.配合在读谱还有些不明确的理解:一开始前奏后的小反复,因为是两点,所以反复1.2唱词不唱3是可以理解,但是大反复D.C.后的间奏(和前奏一样),是否直接就能避开1.2.直接进入第三段,这点我觉得不甚明确。不过再想想即使如楼上加上几个字在也还是不明确,所以先去掉了。

点评

如果照顾乐手的话(乐手的谱子没有歌词),则需要在DC.大反复时在从头开始处注明无小反复,国外的谱子写no/repeat。  发表于 2013-9-28 14:47
在重复乐段有多段歌词时为何要标注序号呢?第2段标示接唱下去(不是跳“房子”),在D.C.前奏后按所标段落序号应该唱哪里?再唱1-2不就成了“死循环"了吗?  发表于 2012-10-7 20: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7 19: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版根据郝老师的点评再核对修改一哈重发,谢谢郝老师耐心指点~~{:soso_e160:}{:soso_e183:}{:soso_e163:}{:soso_e163:}{:soso_e163:}

点评

这也可以是一种记谱式样。缺点是完全相同的段落重复记谱太多,要占用两页纸。  发表于 2012-10-7 20: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10-7 21: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yx_h  在重复乐段有多段歌词时为何要标注序号呢?第2段标示接唱下去(不是跳“房子”),在D.C.前奏后按所标段落序号应该唱哪里?再唱1-2不就成了“死循环"了吗?

yx_h  这也可以是一种记谱式样。缺点是完全相同的段落重复记谱太多,要占用两页纸。  

这就是俺的纠结所在,一时米找到两全的方式。;-(

点评

不把各种反复记号、“房子”、段落标记等正确用法搞清楚,遇到这类原本很简单的谱子也许还会继续“纠结”的。  发表于 2012-10-8 0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10-8 07: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yx_h  不把各种反复记号、“房子”、段落标记等正确用法搞清楚,遇到这类原本很简单的谱子也许还会继续“纠结”的。

郝老师:我当然知道您的本意是DC后和第3段呼应,但是,D.C.的解释是:repeat from the beginning, 并没有说可以自动就屏蔽了在这个范围内的小反复。


补充内容 (2012-10-8 09:16):
如果有这样的含义,您那个版本的确是最佳选择,我本来一开始也这么考虑过,就因为有这个小反复的问题放弃了。毕竟曲谱是以读谱者正确理解为最终目的。

补充内容 (2012-10-8 09:19):
我不知道D.C.是否还包含了别的的功能,是不是自己标记一个段落符号就算D.C.自己可以接上而忽略其他段落。

补充内容 (2012-10-8 10:12):
这个不是我自己想当然的问题哦。

补充内容 (2012-10-8 11:45):
这和您的说法是一样的:“yx_h  记谱不能只建立在自己能看明白的基础上就行了,而是要更多地考虑使用者在没有音频示范的情况下如何正确演唱(奏)。   ”

点评

要做到既让自己明白也让使用者看明白,前提应当力求符合记谱的规则或规范。当然使用者须具有一定的乐理基础和读谱能力。  发表于 2012-10-8 13:51
D.C. 从头反复相同的段落,这个“段落”指的是旋律乐段,不是指不同段落的歌词。  发表于 2012-10-8 13:46
这首歌曲的结构:前奏+A1+A2+B+间奏+A3+B+A'+C+B+A"+尾奏,这里的前奏、间奏、尾奏旋律完全相同,如何不重复记谱?用D.C.(从头反复) 前奏则可以避免重复记谱。  发表于 2012-10-8 13:43
多段歌词前所加段落标记起什么作用呢?.当D.C.(从头反复)与段落标记结合起来,根据段落标记应接唱第3段词,否则就进入“死循环”唱不下去了。在版面空间允许的情况下,您的排法也是一种样式选择。[   发表于 2012-10-8 13:2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3-12 22: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wangqinmin  反复问题另当别论,配图置色恰到好处。

谢谢王老师的肯定,^L^ 寻找切题而且满意的图片素材经常头大的说 ;-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谱谱风    

GMT+8, 2024-6-4 14:00 , Processed in 0.066920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