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谱谱风 返回首页

wangqinmin的个人空间 http://ppfeng.com/?7434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话说简谱与线谱

热度 51已有 6359 次阅读2016-2-23 06:35 |个人分类:转载

话说简谱与线谱

在中国,作为一介书生,如果不知道纸是蔡伦制,字是仓颉造,那就不配称为读书人,充其量只配叫做“书呆子”。
然而,作为一个爱乐者,不知道线谱何所生、简谱何所养的,则可能是大有人在了,按照“书呆子”的命名法则,大概应该叫“谱傻子”了。
知缺即补,犹未为晚。今日,就与大家一起来了解了解曲谱的由来,并说道说道自己的体会。

根据网上查阅综合:
五线谱和简谱,二者皆为舶来品,五线谱是十九世纪西方宗教东传的伴生物,简谱则是上世纪初“学堂乐歌”运动者们自日本带回来的“经”品,它们的来历,习乐者不可不知。
一.五线谱,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记谱法。在五根等距离的平行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的一种方法。
五线谱的前身可追溯到中世纪的“纽姆记谱法”及“有量记谱法”。
纽姆谱以横线为标准,用符号表示音的高低,但不显示音值长短。这种记谱法,最初只用1根线代表F音高,后逐步发展成4根线。规定音高为d、f、a、c,并将f线画成红色,c线画成黄色(后成为五线谱中高音及低音“谱号”的起源)。13世纪有人使用第5根线,成为五线谱的前身。16世纪又有加线的办法,使音高的记载更加完备。
有量记谱法为13世纪科隆教士弗兰科创始。这种记谱法用音符、休止符和记号严格规定了音的长短,是对纽姆谱的补充和丰富。这种记谱法在西方使用到17世纪左右。
五线谱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出现,到17世纪逐步完善,18世纪开始定型而沿用至今。如小节线原用于文字谱,17世纪末被五线谱所采用;升降记号通用于18世纪,表情记号取有量记谱法;装饰音记号源于纽姆谱,17世纪系统化用于五线谱。
五线谱传入中国,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1713年的《律吕正义》续编,书中记述了五线谱及音阶、唱名等。五线谱在中国逐步流传和使用,则于19世纪中叶以后随西方传教士的传教及新学的兴办而有所推广。
二.简谱,一种简易的记谱法。有字母简谱和数字简谱两种。一般所称的简谱,系指数字简谱。数字简谱以1、2、3、4、5、6、7代表音阶中的7个基本音级,读音为do、re、mi、fa、sol、la、si,休止以0表示。每一个数字的时值名相当于五线谱的4分音符。
数字简谱的雏形初见于16世纪的欧洲。17世纪时经法国天主教士苏艾蒂加以改进。18世纪中叶,著名的法国思想家卢梭(1712-1778)再加改进,大力倡导,并编入他的《音乐辞典》之中。19世纪,经过加兰、帕里斯和谢韦3人的继续改进和推广,才在群众中得到广泛使用。因此这种简谱在西方被称为“加—帕—谢氏记谱法”。
19世纪末叶,简谱传到日本,再传入中国。1904年沈心工编著出版的《学校唱歌集》是中国最早自编的一本简谱歌集;之后逐步普及到各地的学校,30年代随着救亡歌咏运动的开展,简谱得以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由于简谱的记法与中国的“工尺谱”(流行在中国民间的一种文字谱)相当接近,在中国简谱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就世界范围而言,中国是把简谱吸收得最好、最发扬光大的国家。而五线谱,通过教育体制,以西方为中心的音乐教育,已基本流行于各个国家,在院校里也是必修项目之一,它为世界音乐统一于一谱提供了基础。

了解了两种记谱法的起源,再来说说自我的认识体会。
同样是在网上看到,有一篇文章开门见山如是说:简谱是一种记谱方法,在中国大陆广泛使用,近来因为某些原因被全盘否定,以至于现在中小学学校的教学中,简谱被五线谱完全替代。在不久的将来,简谱在中国大陆即将迎来灭顶之灾!
这段文字,隐蔽了两点:作者的立足地和被全盘否定的原因;明确了一点:不久的将来,简谱必遭灭顶之灾。
站在什么立场说什么话,抛开隐藏的不说,单说那明析的,不久的将来,简谱真的就要销声匿迹了吗?这也太耸人听闻了吧!
说实在的,老朽小学二年级时老师便开始教五线谱,四年级转而自学简谱,对于两种谱子也算是略知一二。所以在老朽看来,它们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立谁废谁,很难抉择。如若从普及程度来论,则前者远远不及后者,至少在当今的“中国大陆”如此。这又因为什么呢?原因不外乎那么两点:学习的难易度和使用的便利性。
一.学习的难易度。从理论上讲,音乐有大大小小、名名堂堂的调几十个,“合并同类项”(将同音异名调合并,如#B=C、#E=F等)后,在五线谱上必须用不同个数升(#)、降(b)记号明确标示的还有14个,它们是7个升号调:GDAEB#F#C(“#”号数依次为1~7个)和7个降号调:FbBbEbAbDbGbC(“b”号数依次为1~7个);这样,再加无#也无b的基本调C调,一共15个调,这是习线谱者需要牢记的。而线谱至少又有3种谱表:高音(G)谱表、中音(C)谱表和低音(F)谱表,C谱表相对少用,而G谱表和F谱表,却是最为常用的。这样,若用“首调唱名法”来认读这2种谱表上的谱子,其读法就达(15×2=)30种之多;再次“合并同类项”(将同位异名调合并,如bE与E同记在线谱第一线、#F与F同记在线谱第一间等)后,还有7个调(CDEFGAB),则还需用(7×2=)14种认读法来认读。纵然,采用“固定唱名法”来认读,读法只剩(1×2=)2种,但大量的非升(#)即降(b)的变化音,往往使人很难读顺,更不要说唱准了。而简谱,无论它是什么调,不论它采用什么谱表(其实它根本就不分高、中、低音谱表),都可以一概不管,只要用一种读法,认准1234567这7个中音唱名和0这个休止符,以及与线谱所标形态差不多的时值线和符点便可以了,遇“上加点”唱高八度,见“下加点”唱低八度,碰到极少量的(临时)变化音(我国的声乐作品一般很少有变化音,即使有也就一、两个,器乐作品除外),也可以一带而过,何其省神省事。
二.使用的便利性。依稀记得在陈洪的《对位化和声》一书中,有一句话:用眼睛学音乐,就等于是“缘木求鱼”(爬到树上去抓鱼)。意即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光凭眼睛看是学不到的。可是对于学识谱,则另当别论,首先得用眼去“拍摄”,继而是用脑去“研习”,最后是用心去“存储”,这,权且把它叫做“识谱三步曲”吧。而作为“看上去一目了然、推敲着浅显易解、存取时快捷方便”的简谱来说,在“便利性”这一点上,无疑比五线谱更胜一筹。

这样看来,说的全是寸之所长、尺之所短了。哪寸之所短、尺之所长呢?那就是,五线谱能一枝独秀于西方世界乐坛,自有其令人钟爱的魅力所在,这是不能被任何人的主观意志所否定的客观事实。而简谱,能深受东方中国广大民众的青睐[请注意“东方中国广大民众”这个概念,“东方中国”的国土面积是西方音乐发源、发达地区欧洲十国(德奥匈捷比,英法意波西)面积总和的3.76倍;“广大民众”的人口数量也是它们人口总数的3.47倍],肯定也有其超级能量的磁力存在,这同样是不能被任何人的主观意志所否定的客观事实。为此,老朽最后赋小诗一首,送给喜乐爱乐想乐即乐的乐友们:以作终结——
一个是整齐清爽,美观大方;一个是错落有致,起伏跌宕。
一个它平易亲和,好记好唱;一个它含蓄深邃,能容能藏。
一个宜纯歌小咏,单曲独放;一个宜混声多部,合奏交响。
君爱谁,就爱谁,无需彷徨;蜡炬短,火把长,都放光芒!


 


路过

雷人
25

握手
23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8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回复 yinyueahz 2016-3-16 10:31
好文章,见解深刻,无论是学术价值,还是实用价值都堪称高水平,受教了。希望今后能多看到老师的好文章。谢谢老师!若老师能将文章最后所赋小诗谱上曲子就更有意思了。
回复 乔家子弟 2016-4-16 20:18
涨姿势了!谢谢!佩服!
回复 2558852180t 2016-6-26 00:00
出于学识,论于理至,据于实普,倡于自然。
回复 wlp31 2016-8-3 07:45
好文章,赞!长知识了,谢谢!
回复 johnnyzhu88 2017-5-25 02:49
刚看到,很欣赏,历史清,演绎明,文字好,说理透,分析深,利弊清。
回复 wangqinmin 2017-5-25 06:35
johnnyzhu88: 刚看到,很欣赏,历史清,演绎明,文字好,说理透,分析深,利弊清。
  
回复 xiaogui 2017-10-15 02:41
挺好挺好
回复 xielunhua 2018-1-30 06:13
长知识
回复 张启 2018-12-2 19:34
受益匪浅
回复 张启 2019-5-31 06:25
  
回复 刘国仁65 2024-1-16 18:26
  
回复 sqxcyt 2024-6-1 22:16
讲得好!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谱谱风    

GMT+8, 2025-1-22 13:06 , Processed in 0.12636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