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谱谱风 返回首页

琴倾月船的个人空间 http://ppfeng.com/?42733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周少梅在二胡作品中发展了下属功能方向的离调---王安潮

热度 5已有 517 次阅读2013-10-17 17:55

周少梅在二胡作品中发展了下属功能方向的离调

——中国二胡音乐交响化发展的史学研究(1)

王安潮

 

中国胡琴有资可查的史料可追溯到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诗句,而宋朝学者陈旸在《乐书》中明确记载了胡琴的来源“奚琴,本胡乐也……”但称谓今名“二胡”者,其音乐地位显然要高于同族其他类乐器,它从20世纪初开始独立于乐队成员之外而成为独奏乐器,从1915年刘天华创作的《病中吟》可知其逐渐被重视,而真正发挥独奏乐器演奏所需要的宽广音域还得益于丝竹能手周少梅(1885~1938)对它进行的改制。

琴杆的拉长,琴筒的加大,使定弦音高较低,音域增宽,周氏开始在《虞舜熏风曲》中进行了成功的创作实践,音色更趋丰满华丽①。遍学民间乐器的周先生创作了各类风格的二胡曲,其中《喜只喜今宵夜》曾对刘天华的《病中吟》尾部和快板部有所启发,《诉冤哭小郎》运用扬州清曲素材曾为刘天华的《悲歌》所借鉴。

周氏在作品中发展了西方所谓的下属功能方向的离调,如在《夹凡虞舜》肯定、突出四级音而使乐曲由“小工调”转入“乙字调”。

也就是从这一刻起,中国的二胡在追求线条丰富的同时,开始了声响立体的多声思维,其创作技巧和演奏技巧与日俱增

本文也主要着眼于探索这一历史发展的线脉。(来自网络未完)

(作者:王安潮,系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

路过
1

雷人
2

握手
1

鲜花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5 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谱谱风    

GMT+8, 2024-5-3 22:47 , Processed in 0.04010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